日本质量管理学者石川馨博士认为,经营的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幸福,企业经营应有两层目的。第一层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,要让三方面感到满意,即一要让企业职员感到满意,使他们能获得适当的收入,人格受到尊重,工作和生活得愉快;二要让消费者满意,为他们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的服务;三是让股东满意,使他们能分到适当的利润。
所以,为了完成这个目的就要对企业的进行有效的管理。我们把质量(Q),利益、成本、价格(C),量、交货期(D),社会的质量、安全(S)作为第二层目的。
第二层目的是为第一层目的服务的,即实现四方面的有效管理:
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QCDS
01
质量管理(Q)
产品质量不佳,既会给消费者带来不便或造成损失,也难以销售出去,企业无利可图,另外还会浪费材料和能源。因此,企业必须根据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提供产品,而消费者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正在逐年提高。
02
价格、成本管理(C)
为了提高利润,企业必须正确地制定成本计划,在开发新产品的各个阶段实行有效的成本管理。一般来说,完善质量管理,不良产品就会减少,材料和时间的浪费也会减少。生产率提高了,成本下降,价格自然也会适当。因此从本质上说,产品的价格不是由成本决定的,而是由质量的真正价值所决定的。
03
数量及交货期管理(D)
数量管理包括购入量管理、生产量管理、库存量管理和销售量管理等。企业不仅应根据消费需求量来生产、销售产品,而且还应按照规定的时期交货,讲究信用。石川馨认为,各门管理学科、统计方法,如市场调查、运筹学、价值工程等,都是实现上述两层目的的手段。
04
产品出厂以后的问题,产品的跟踪特性(S)
安全性、环境、公害、产品责任及预防、补偿期间、保证期间、事前服务及售后服务、产品的互换性、补给产品、说明书、可靠性、寿命、包装储存方法、使用期限、市场调查、下一道工序的调查反馈等社会性的质量。
明确好目的之后,我们就要活用所有的手段以实现目的,这就是狭义的质量管理。总而言之,为了管理好质量,我们要经常综合考虑和结合各种管理与手段,QC和所有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,不能只靠QC单腿行走,其他的管理也要和QC并行推进才行。
本文部分摘录《质量管理入门(第三版)》-石川馨
(图片来源于网络)